我出生于1951年初。这一年,父亲陶俊从大众创作研究会调到新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所,月薪110多块,当时还挺贵的。但是因为**上有爷爷奶奶,**上有四个孩子需要赡养,所以他们并不富裕。还好我爸经常出钱买稿子,大多是用来去餐厅的。
父亲出生于蒙古族家庭,擅长饮食,烟酒成瘾,对饮酒有很好的研究。20世纪30年代,《饕餮广志》 《续志》 《新志》在北平报纸上发表。我三四岁的时候,不怕喝酒。上小学之前可以喝两两二锅头,65度。
一壶浊酒,三两知己,倾吐心声
范、金吉水经常和爸爸一起回家喝酒。荆先生是一位年长的人,出生于宣彤(1910年),他的国旗名是瓜尔加。七岁拜名儒马书谷为师,学诗古字,回梵山门学诗。如果文学名很少,弱冠会被聘为《京报》。范先生,杭州人,大学时热爱京剧,是一位剧作家。京剧《九江口》 《猎虎记》 《杨门女将》是他写的。金吉水先生是多尔衮太子的第十一孙。他的洗马态度很好,他也是平原上的水藻。1939年,伪满洲国驻京办劝他去“新井”继承瑞亲王世爵。吉水先生断然拒绝:“就算饿死我也绝不做石敬堂那一代的大臣。”
这些人回家后,经常会带一些熟食,妈妈会加一两道菜。当他们的父亲打开一瓶二锅头时,他们开始说话喝酒,唱歌,谈论歌剧,谈论一切。有一次聊得很开心,就把我和哥哥叫到桌前,每人一个小杯子,喝完了,金伯伯会带一夹肉和蔬菜到桌上领奖。父亲有一次拍了拍我的头说:“这小子能喝两两。”可惜我才晚年,忘了他们谈过什么。只记得范老师有个外号叫“范小二”,好像是他爸爸取的,在北京小范围流行。我觉得应该和戏曲中的称谓有关,或者因为范先生在四位中比较年轻。1983年冬天,我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第二年,寒假回到北京向吉水先生致敬。吉水先生很高兴。他谈到不久前要去开通五台山的一个通俗文学刊物会议,他偶然遇到了范先生,喜出望外。他低声说“范小二”。范老师笑了,马上回答:“现在没人敢叫我范小二了。”20世纪80年代初,歌剧领域人才短缺。像范先生这样既精通戏曲文学,又能歌善舞的校内外学者更是凤毛麟角。所以讲课,书本都叫老师先生,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外号。就算有人知道,也没人敢叫出口,除非是吉水先生这样的朋友。